更多服务
落实“教育倍增”计划,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出台进一步深化京蒙教育东西部协作实施意见
日期:2023-04-19 浏览

为切实加强京蒙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4月17日,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京蒙教育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导向,以教师队伍能力提升为重点,以实施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为支撑,探索京蒙教育深度协作和对口帮扶新模式。

一是实施“内蒙古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内蒙古全员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提升行动,充分发挥首都高校、教研部门、中小幼职学校优势,有序接收相同学段学科内蒙古学校教导主任、教研员、骨干教师来京“培训+跟岗+实践”。2023年,北京接收内蒙古跟岗实践教师增加至315人,并协助推动215名内蒙古“国培计划”在北京实施。北京组织专家教师赴内蒙古开展示范讲学、听评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实现人次、频次上的扩充增量。广泛开展覆盖内蒙古全体教师的线上培训,双方共同推动学习成果向实践有效转化,实现教师能力提升由部分到全员的倍增。

二是推进实施京蒙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加快远程教育互助工程建设,打造“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面向内蒙古全域提供资源共享、在线研修、协同教研、双师课堂、听评课、公开课与直播等服务,使之成为京蒙教育协同发展的“倍增器”和新的增长极。2023年,在内蒙古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学校、京蒙结对帮扶学校中先行先试,逐步向内蒙古全域拓展深化,实现使用面由部分旗县学校到全区所有学校的倍增。

三是打造“内蒙古校(园)长工作室”。由内蒙古当地优秀校长牵头,周边学校领导骨干参与,北京理论、实践双导师积极引领,以培训、改进、辐射为研修线,努力把“内蒙古校(园)长工作室”打造成为当地骨干校(园)长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平台、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平台、辐射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与经验的平台,实现“以点带面”的倍增效应。

四是深入推进“组团式”教育帮扶。加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研究,统筹指导18所内蒙古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学校建设科学有序推进。根据内蒙古各盟市特点,以点对点、“1+1”等形式重点培养、打造一批京蒙协作对口示范学校,加强合作学校协作力度,鼓励和支持北京优质学校到内蒙古办学。持续选派优质干部教师团队,完善结对校支撑机制,支持专家顾问委员会发挥作用,全力做好京蒙各结对区县高中结对校帮扶工作,辐射带动内蒙古县域高中制度、队伍、教学、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实现帮扶一校带动一方的倍增效应。

五是支持内蒙古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以内蒙古职教园区建设为重点,选派精干人员参与专班、加大调度,组织专家学者细化园区规划设计,协调北京优质职业院校深入帮扶协作,与内蒙古高校在园区内组建产业学院。加强北京职业院校与内蒙古院校结对帮扶,在专业共建、资源共享、联合培养、教师交流等方面全方位合作,鼓励和支持北京市企业、职业院校与内蒙古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助推内蒙古职业教育发展。扩大内蒙古职教师生赴京跟岗学习、北京职教专家赴蒙交流指导规模,共享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成果,助力内蒙古打造实习实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双高”职业院校招生计划进一步向内蒙古倾斜。

六是加大京蒙高校合作交流力度。结合北京“四个中心”和内蒙古“五大任务”建设发展需求,支持更多京蒙高校开展共建交流,深化合作内涵,实现互利共赢。加大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力度,共享科学研究、课程建设等资源,共建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一批虚拟教研室。加大北京高校强学科、强领域优质资源对内蒙古高校的支持力度,辐射带动一批内蒙古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加大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对内蒙古高校相关专业的项目化帮扶力度。推动“新特优”学科建设。组建京蒙高校协同创新团队,面向内蒙古生态、安全、能源、农畜、开放等方面的课题联合攻关,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从实际出发,争取北京市属高校招生计划进一步向内蒙古倾斜。选派内蒙古教育系统和高校干部赴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市属高校挂职锻炼。

七是推动京蒙结对旗县教育协作高质量发展。加大教育人才支持力度,提高长短期支教教师选派质量,增强送教讲学力度频次成效。规范和提升结对学校帮扶工作,做实做细师生交流、线上协同教研、资源共享、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

八是开展青少年学生民族团结和生态实践研学活动。加大对内蒙古生态实践研学基地建设的智力支持。内蒙古现有85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研学基地(营地)免费向北京学生开放。根据北京学校和学生意愿,鼓励更多青少年学生赴内蒙古实践,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生态文明教育。

九是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市场完善、社会补充”的制度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等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京蒙教育协作,发挥整体优势,提升协作实效。




内蒙古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