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扎实推进“改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服务群众提效能”阶段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合并审批事项,优化市政服务,推动联动办理等,切实提高企业、群众办理建筑审批事项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制度赋能改革,以“创新办”推进极简审批
一是开工前实施并联审批,优化“拿地即开工”。将同一部门实施的管理内容相近或者属于同一办理阶段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个审批事项或一批次办理。如将应建人防工程审批与工程规划许可进行合并办理;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监督、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消防设计审查与施工许可合并办理;整合市政公用服务事项,包含水、气、暖、电、通信、广播电视等事项。
二是竣工后实施联合验收,推行“建成即使用”。压缩验收时限,将最长25个工作日压缩到了16个工作日,最短简易低风险项目为3个工作日,提高了验收效率。整合验收事项,将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与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整合为1个验收事项,同步完成水气暖接入;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实行“告知承诺制”,并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优化验收流程,实现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实现事项一次申报,材料并联审核,现场同步踏勘,结果一次交付;建立区、市联动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工作机制,实现了市、区两级“联合验收”、“一次办好”的做法。
二、标准赋能改革,以“集约办”推进极简审批
加快建立规范高效政务服务体系,推行“统一表单整合申报材料、统一窗口提供综合服务”的审批模式,企业办事的体验感、获得感不断攀升。
一是“一张表单”精简审批材料。进一步梳理精简审批事项清单和申请材料后,制定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申报表单,申报材料各相关审批部门共享共用,实现“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同时将流程图重新细分优化为八类,设立10种“主题式”和5种“情景式”审批流程,通过并联、精简、细化,办理全流程审批的事项由最初的47项压减至31项,申报材料压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办理审批的时间由最初的最长90个工作日压减至政府投资项目最长4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最长29个工作日,简易低风险项目8个工作日。
二是“一个窗口”破解服务难题。聚焦企业和群众“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将“一次办成、一次办好”理念渗透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在各旗县市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设置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服务模式,通过制定线上线下统一的“一窗受理”工作规程,无差别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涉及事项的业务咨询、申请受理等服务,企业无需多头跑、重复跑,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目标。
三、智能赋能改革,以“智慧办”推进极简审批
高质量建立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一网通办”、“数字化联合审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审批服务流程真正落到百姓“指尖”上,“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真正落到百姓心坎里。
一是“一网通办”,打破系统壁垒。整合市本级和11个旗县的“工改”系统,统一为一张网,并完成与自治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在线投资监管平台,市“多规合一”系统、政务服务网、消防审批系统、“蒙速办”APP及数字化联合审图系统的对接融合工作。通过整合,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所有审批事项以及水、电、气、暖、通讯等市政设施报装接入全流程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办事全程“零跑动”、“网上办”、“指尖办”。同时针对企业对审批系统的熟悉程度,将项目申报方式优化为自主申报、窗口帮办2种模式,供企业选择使用。
二是全面推行数字化联合审图。我市联合审图比率已达100%。同时全面推行数字化审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与施工图电子审查平台进行了互联互通,企业可直接登录“工改”系统进行申报施工图审查,提高审查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服务赋能改革,以“精准办”推进极简审批
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持续增加审批服务供给,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中的烦心事、揪心事,全力护航企业发展。
一是优化市政公用服务流程。将水、电、气、暖、通讯等市政设施报装全部入住政务大厅,将水、气、暖、通讯报装整合为1个事项,并与施工许可并联审批,实现报装1个工作日内办结,接入3个工作日内办结。
二是完善“信用+审批”服务模式。全面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类项目实行“清单+告知承诺制”,制定了“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及告知内容等,取消不必要的审批要件、申请表等内容,实行“告知承诺、一诺即办”审批新机制。
三是推动联动办理。制定“不动产过户与水电气暖更名联动办理”工作流程,实现房屋交易、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与水电气暖更名过户一并申请、联动办理,进一步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今后,乌兰察布市住建局将继续践行“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理念,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坚持综合施策,办理建筑许可的环节、费用、时限大幅压缩,为市场主体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不断攀升,全市营商环境工作实现进位升级。